囤方言 tunfy.com
苏州话,俗称“苏州闲话”,是一种吴语方言,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。长期以来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,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。苏州话以软糯著称,素有“吴侬软语”之美称。
苏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,保留很多中古汉语要素,其显著特征为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浊音,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,保留尖团音分化,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,能够与古代韵书《切韵》、《广韵》等基本匹配。
现代苏州话有28个声母,49个韵母,7个声调,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。苏州话有很多特征词、俚语和特殊的语言现象,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宝。
苏州话不仅是生活语言,也是一种文学语言。《海上花列传》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,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。苏白是江南最流行的语言。 [1]传承与保护苏州话是每一位苏州人的责任。
老派标准苏州话是28个声母,49个韵母,8调。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,故部分地区具有33或34个声母 [2]。现代新派苏州话(苏州市区)有27个声母,46个韵母,7个声调。20世纪初苏州话仍保留四声八调系统,但是现在阳上与阳去归并,所以剩7个调(城区),但常熟、张家港等地仍然是保留有8个调。
苏州话的主要语言特征有:
(1)塞音、塞擦音声母三分,主要保留古全浊声母。清浊对立用音标举例为[b]和[p]的对立,也就是英语的b[b]与普通话的b [p]的区别。英语“big”中的“b[b]”就是浊音,而“spend”中的“p[p]”实际发的音就是不送气轻音/p/。浊音系统是吴语区别于其他发言的最大特点,这也是对中古汉语(唐宋时期)的继承。
(2)苏州地区基本保留中古四声的分野,各分阴阳,共8个声调。如常熟、张家港是8个声调;而苏州市区、昆山、太仓是7个声调,阳上并入阳去。
(3)保留古疑母[ŋ]。如:我/ŋɜu/、外/ŋa/、吴五/ŋ̇/
(4)中古咸摄和山摄的一二等字分为两类韵母,寒/ɦɵ/-山/sĘ/。
(5)[z]音词头s变规律,也就是[z]音词头清化规律。所谓z音词头s变,也就是所有的z音,如果在一个词语中处于开头的位置,则这个[z]要发成s的音,但是仍然保持浊音时的声调与气流。例:辰光 ,人民 ,石头。但是如果z音在词语的中间,则依然保持[z]的发音。
(6)gh[ɦ]音词中弱化现象。gh[ɦ]是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音位。当这个音在所在的词语中处于开头的位置时,需要完整的发出来。但是如果是在词语中间,则会弱化,甚至脱落。举例:粉fen红ghon。实际发成fen51-'on。
(7)分尖团。
(8)古果遇两摄混同。
●新派
民国初年苏州话音系
苏州话总共有27个声母(包括零声母,不包括评弹翘舌声母),如果算上评弹翘舌声母(也就是老派苏州话中的声母),那么苏州话的声母总数可以达到31个。如果再将'm和m类的分列,则有36个。苏州话完整的保留中古浊音,即“巴”,“怕”,“爬”三字声母相互对立,这也是吴语的共性。
苏州地区各县级市声母数目不一,常熟话33个声母、张家港话34个声母、昆山话27个声母、太仓话28个声母。
![]() |
---|
●老派
下表列出老派苏州话的声母系统,根据《苏州方言志》(1998)。
双唇音 | 唇齿音 | 齿龈音 | 龈腭音 | 软腭音 | 声门音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鼻音 | /m/忙米问木 | /n/南努纳 | /ȵ/娘女宜肉 | /ŋ/岸饿咬外 | ||||
塞音 | 清音 | 送气 | /pʰ/喷飘破匹 | /tʰ/汤天贪塔 | /kʰ/开宽肯哭 | |||
不送气 | /p/包边波八 | /t/东低短跌 | /k/高姑瓜各 | /ʔ/安烟弯怨 | ||||
浊音 | /b/排皮步白 | /d/唐甜团达 | /ɡ/共狂轧搿 | |||||
塞擦音 | 清音 | 送气 | /ʦʰ/草妻穿拆 | /ʨʰ/欺劝巧却 | ||||
不送气 | /ʦ/糟猪战作 | /ʨ/京菊鬼交 | ||||||
浊音 | /ʥ/棋群穷巨 | |||||||
擦音 | 清音 | /f/方非覅福 | /s/山西生色 | /ɕ/虚戏晓训 | /h/海蟹荒黑 | |||
浊音 | /v/房冯微伏 | /z/邪社儒宅 | /ɦ/孩效叶月 | |||||
边音 | /l/来连乱落 | [1] |
陆基所著的《注音符号·苏州同音常用字汇》,记录的是1935年时的最老派(亦称旧派)苏州话语音,其中反映的苏州话声母系统如下:
双唇音 | 唇齿音 | 齿龈音 | 卷舌音 | 硬颚音 | 龈腭音 | 软腭音 | 声门音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鼻音 | /m/ | /n/ | /ȵ/ | /ŋ/ | ||||||
塞音 | 清音 | 送气 | /pʰ/ | /tʰ/ | /kʰ/ | |||||
不送气 | /p/ | /t/ | /k/ | /ʔ/ | ||||||
浊音 | /b/ | /d/ | /ɡ/ | |||||||
塞擦音 | 清音 | 送气 | /ʦʰ/ | /ʈ͡ʂʰ/ | /ʨʰ/ | |||||
不送气 | /ʦ/ | /ʈ͡ʂ/ | /ʨ/ | |||||||
浊音 | /ʥ/ | |||||||||
擦音 | 清音 | /f/ | /s/ | /ʂ/ | /ɕ/ | /h/ | ||||
浊音 | /v/ | /z/ | /ʐ/ | /ɦ/ | ||||||
边音 | /l/ | |||||||||
近音 | 圆唇 | /ɥ/ | /w/ | |||||||
不圆唇 | /j/ |
/ʈ͡ʂ, ʈ͡ʂʰ, ʂ, ʐ/四个翘舌音仅存于最老派和少部分老派苏州话,尤其是评弹老演员所使用的苏州话。据《现代吴语的研究》,旧派苏州话分/ʈ͡ʂ/组和/ʦ/组,新派苏州话不区分两者。其中,中古的章组声母在最老派苏州话文读中绝大多数为翘舌,庄组及知组除部份阳声韵外则多为平舌。尽管如此,根据《一百年前的苏州话》及赵元任先生的一些实地调查,当时苏州话白读音的翘舌分布远小于文读,且较为不规则。在如今的苏州市区,除极少数评弹演员外,已无人能区分最老派苏州话的平翘。但在苏州郊区几个点上仍有些许保留。
/j, w, ɥ/三个声母见于《字汇》所记录的最老派苏州话中。在记录后来语音的《苏州方言志》中,这三个声母同/ɦ/声母均只用一个/ɦ/声母代表,即无论韵母是开齐合撮,一律阳调用ɦ-,阴调用Ø-。这个差别实质上是归类的问题,不大是语音上本质的差异。老派的/ɦ/代表的是与后面元音同部位的浊擦音,无论后接元音的洪细。
零声母限于阴声调字,开始时往往带有喉塞音。苏州话的全浊声母/b, d, g, ʥ, z, v/起头并不很浊,可表示为[b̻, d̻, g̊, ʥ̥, z̻, v̻]。
老派和新派都分尖团,古见溪晓三母的字在今细音前读/ʨ, ʨʰ, ʥ/,与古精清心三母的字读/ʦ, ʦʰ, ʣ/不同音。例:“雪”/siəʔ/≠ “歇”/ɕiəʔ/。不分尖团的苏州话被公众视为不标准的苏州话。
●新派
新派苏州话(苏州市区)是46个韵母。苏州地区各县级市韵母数不一,昆山和太仓话41个韵母,常熟话50个韵母,张家港话42个韵母。
今苏州话韵母表如下:
![]() |
---|
●老派
《苏州方言志》记录的老派苏州话有49个韵母,见下表:
开口呼 |
齐齿呼 |
合口呼 |
撮口呼 |
---|---|---|---|
/ɑ/排拉街蟹 | /iɑ/借家写雅 | /uɑ/怪快歪淮 | |
/æ/包超刀高 | /iæ/苗焦刁要 | ||
/ᴇ/班追丹改 | /uᴇ/关灰块弯 | ||
/o/巴茶瓜花哑 | /io/亚靴 | ||
/iɪ/边尖天也 | |||
/ø/半专端甘 | /iø/捐原圆鸳 | /uø/官宽欢换 | |
/ʏ ~ øʏ/否州丢狗欧 | /iʏ/九丘牛休油 | ||
/ɿ/资次师是 | /i/非姊低基 | /u/布婆夫符 | /y/居渠虚羽 |
/ʮ/知吹书时 | |||
/əu/租多土河 | |||
/ã/浜张打硬 | /iã/想良姜央 | /uã/横 | |
/ɑ̃/帮糖康装 | /iɑ̃/江旺 | /uɑ̃/光狂荒汪 | |
/ən/本春能根 | /in/宾平心英 | /uən/滚昆混温 | /yən/军群训云 |
/oŋ/风东工翁 | /ioŋ/穷浓凶泳 | ||
/aʔ/袜杀搭鸭 | /iaʔ/甲鸭 | /uaʔ/刮甩滑挖 | /yaʔ/曰 |
/ɑʔ/百拆客压 | /iɑʔ/爵掠虐侠脚约 | ||
/əʔ/不哲得割 | /iəʔ/笔即跌吉一 | /uəʔ/骨阔忽活 | /yəʔ/粤桔缺月 |
/oʔ/八足各恶 | /ioʔ/觉曲局浴育 | ||
/əl/儿而 | |||
/m̩/呒亩 | |||
/n̩/唔(~笃,即你们) | |||
/ŋ̍/吴鱼五 |
相比之下,《字汇》所反映出的韵母系统见下表。它与后来的《方言志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黄底字表示出来。
/ɿ, ʯ/ | /ɑ/ | /æ/ | /ɛ/>/ᴇ/ | /ᴇ/ | /o/ | /ø/ | /ʏ/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/i/ | /iɑ/ | /iæ/ | /iᴇ/→/iɪ/ | /iʏ/ | |||
/u/>/u, əu/ | /uɑ/ | /uɛ/>/uᴇ/ | /uᴇ/ | /uo/>/o/ | /uø/ | ||
/y/ | /yo/ | /yø/ | |||||
/ən/ | /ɑ̃/ | /ã/ | /oŋ/ | ||||
/in/ | /iã/ | ||||||
/un/ | /uɑ̃/ | /uã/ | |||||
/yn/ | /yɑ̃/ | /yoŋ/ | |||||
/ɑʔ/ | /aʔ/ | /əʔ/ | /oʔ/ | ||||
/iɑʔ/ | /iaʔ/) | /iəʔ/ | |||||
/uɑʔ/ | /uaʔ/) | /uəʔ/ | /uoʔ/>/oʔ/ | ||||
/yaʔ/) | /yəʔ/ | /yoʔ/ | |||||
/əl/ | /m̩/ | /ŋ̍/>/n̩, ŋ̍/? |
一、单字调
苏州城区苏州话的单字声调按照传统语言学来讲,共有7个,阴平/阳平/上声/阴去/阳去/阴入/阳入。城区阳上与阳去合并。吴县有20多个乡镇阳上、阳去有别,阳上˧˩(31) 降调,阳去˨˩˧(213) 降升调。
和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不同,苏州话的声调是清、浊分明的。如上面说的“阴声调”就只在以清辅音打头的音节中出现,而“阳声调”就只在浊辅音打头的音节中出现。清辅音不会出现阳声调,浊辅音也不会出现阴声调。
苏州市区以及昆山、太仓等地的单字调在7个,而常熟、张家港等地的单字调在8个。以下为苏州市区声调表:
调号 |
调类 |
调值 |
例字 |
---|---|---|---|
1 |
阴平 | 44 | 翻机西东梯初 |
2 |
阳平 | 24 | 烦奇齐铜提余 |
3 |
上声 | 51 | 反喜死懂体彩 |
4 |
阴去 | 523 | 泛记细冻替报 |
5 |
阳去 | 231 | 饭忌聚动地造 |
6 |
阴入 | 43 | 法激息督铁削 |
7 |
阳入 | 23 | 罚极席读笛灭 |
二、连续调
连续调是在实际说话中出现的调。其划分的单位不是单字,而是一个语流,如一个单词,一个词组短语。吴语连续变调情况十分复杂,很多的吴语音韵学家为之奋斗,想搞清楚连续变调的规则,却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出现了很多困难,到现在为止,吴语连续调的规律仍然各家所云,叹为观止。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简单的规律可找。苏州话的连续变调情况大致规律如下:
1.在实际语流的一个单词或短语中只要有促音节(入声),其入声本身的音调就不变。如:角落。连读依然和两个单字的读法一样。
2.实际语流中的一个单词或短语中,第一个音节的声调对整个单词或短语的声调起决定性的作用,而第一音节声调基本是不变的。这样的情况占到80-90%左右。如:开关
3.在把握第一个音节声调的基础上,下面的声调就好把握了,这可以用一个“桥”型来掌握。(通常吴语的声调在最后一个音节下降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重音)
以下列出的是《苏州方言志》中苏州话双音词连续变调的规律表。黄底表示的是前字变调的连续变调模式,其余均是后字变调。可见,苏州话二字组连续变调最主要的特征还是前重后轻,即属于前重式变调,只有首字阴上和阳上去时有例外。其前重式的特点虽然不及上海话强烈,但仍然十分明显。在前重式变调中,每个字组的非首字与北京话的 轻声实质上是类似的。
有趣的是,苏州城区方言虽阳上、阳去相混,但在阴入+阳上去二字组中,后字阳上和后字阳去的二字组却表现不同,古阳去字保持其本调。前字阴入也是最为稳定的二字组类型,这种环境下阳去字的本调才得以保持。
前字\ | 舒声 | 入声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阴平˥˥55 | 阳平˩˧13 | 阴上˥˩51 | 阳上去˧˩31 | 阴去˥˩˧513 | 阴入˥ʔ5 | 阳入˧ʔ3 | |
阴平˥˥55 | ˥˥ ˨˩(55 21) | ˥˥ ˨(55 2) | |||||
阳平˩˧13 | ˩˧ ˧˧(13 33) | ˩˧ ˨(13 2) | |||||
阴上˥˩51 | ˥˩ ˧˧(51 33) | ˥˩ ˨˩(51 21) | ˥˩ ˨˩(51 21) | ˥˩ ˨(51 2) | |||
˥˩ ˧˧(51 33) | |||||||
阳上去˧˩31 | ˩˧ ˧˧(13 33) | ˩˧ ˨(13 2) | |||||
˧˩ ˨˩(31 21) | ˧˩ ˨(31 2) | ||||||
阴去˥˩˧513 | ˥˥ ˨˩(55 21) | ˥˥ ˨(55 2) | |||||
˥˩ ˧˧(51 33) | ˥˩ ˧˧(51 33) | ˥˩ ˨(51 2) | |||||
˥˩ ˨˩(51 21) | |||||||
阴入˥ʔ5 | 不变 | 不变 | 不变 | ||||
˥ʔ ˧˩˧(5 313) | |||||||
阳入˧ʔ3 | ˧ʔ ˨˩(3 21) | 不变 |
除此外,苏州话还有两种轻声,无喉塞音尾的是˨˩(21) 调,有喉塞音尾的是˨(2) 短调。例:心·浪(/sinlɑ̃/,“心上”,与“新郎”/sinlɑ̃/同音)、里·向(“里面”)、儿·子。
例子1:
狮子 平降
狮子林 平平降
狮子林公园 平平平平降
例子2:
老虫(注:老鼠) 上降
老虫药(老鼠药) 上平降(促)
可见,吴语一个单词或短语中,通常只出现一次上升,一次下降,而中间的大部分是平的。
4.句例:“今朝点我勒海西祠胡同个苏州论坛浪乡发仔一个帖子。” 这句话只要拆分成以下语流:单词/短语,即:“今朝点 我 勒海 西祠胡同个 苏州 论坛浪乡 发仔 一个帖子。”平平降-降-促促-平平平平降(促)-平平-上平平降-促降-促平平降。
摘自: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8%8B%8F%E5%B7%9E%E8%AF%9D/4597308